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媒体看莱西·青岛早报】体育搭台 经济唱戏

更新时间:2025-03-12 14:36  浏览量:26

体育搭台 经济唱戏

莱西市坚持“小城办大赛”理念

持续擦亮“中国休闲体育之城”名片

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莱西市举办

2024环莱西湖自行车赛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莱西市体育中心将立足“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坚持“小城办大赛”理念,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全面抓好体育事业提档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擦亮“中国休闲体育之城”名片,为推动莱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体育贡献。

回望2024年,莱西市全面提高赛事品质规模,打造赛事发展新体系。着力突出“赛事+”融合;全民健身设施不断提档升级;竞技体育多点开花;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初见成效。全年共承办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国家级重大赛事22项,山东省排球锦标赛、山东省U15篮球锦标赛等省级重大赛事16项,省级以上赛事规模及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举办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山东省“沿海”武术项目系列赛等国家级、省级射箭、武术比赛5场,不断唱响“射箭之乡”“武术之乡”名号。先后举办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环莱西湖半程马拉松、环莱西湖自行车赛、胶东半岛垂钓大赛、白鹭湖水上运动向前冲等水上运动赛事。同时,积极争取各项水上训练队伍和赛事落地,全国航海模型莱西集训基地已基本达成共识。全年共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62场,培育打造了莱西市篮球联赛(LBA)、莱西市羽毛球联赛、莱西市武林大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IP赛事集群。

竞技体育多点开花

做强“赛事+文旅”,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构建“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体育旅游新模式。做大“赛事+商业”,将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决赛场地移师到市人民广场,把街舞、足球、搏击等全民健身赛事放在万达广场,促进体育与商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深“赛事+乡村振兴”,举办环莱西湖自行车赛、第二届青岛市乡村运动嘉年华暨首届农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体育+乡村”赛事。全年各大赛事吸引各地游客8万余人次,拉动餐饮、旅游、酒店、商超、球馆等消费2000余万元。

加速“农村15分钟、城镇8分钟”健身圈建设,全年共发放64套健身设施,建设4处笼式运动场地,在人民广场新建一处3000人篮球场地。开展全市室外健身设施巡查整改,对老旧小区、农村室外健身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改善和提升群众健身环境。

多管发力,系统推进,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成立26家体育协会,目前,莱西市共有49个体育协会,51个体育俱乐部;开展1800余人次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开展6场全民健身志愿宣讲活动和运动促健康公益大讲堂活动;开发并上线“莱西市全民健身运动指南”小程序。

2024年,由莱西市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大赛中频传佳绩,共获得国际级比赛1金1银2铜、洲际比赛1金、国家级比赛7金1银1铜。

重点打造“中国休闲体育之城”

2025年,莱西市体育中心将聚焦赛事引进与培育,重点打造“中国休闲体育之城”。通过积极引进高端时尚类体育赛事、不断丰富群众性体育赛事体系、突出抓好马拉松、自行车运动、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开创体育赋能、文化为媒、旅游带动的“赛事+”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做大做强传统优势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级射箭、武术等赛事落户莱西,提高我市传统体育项目的体教融合普及率和社会参与度,同时力争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立射箭专业队。

大力培育时尚体育项目。引进马术、飞盘、腰旗橄榄球、匹克球等时尚、新颖的体育赛事,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莱”消费。

突出抓好水上运动项目开展。继续举办航海模型、桨板、垂钓等活动,持续培育打造莱西市水上运动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完善水上项目基础设施,争取省、青岛的相关水上训练队伍到莱西市集训。

同时,进一步扩大莱西市篮球联赛(LBA)和胶东城市足协杯赛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将两项活动打造成胶东半岛最具特色的民间赛事之一;广泛发动各类协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持续开展社区运动会、全能球王争霸赛、羽毛球联赛等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赛事活动体系。

按照“一个全市品牌引领,多个镇街特色打造”的思路,将“莱马”打造成莱西市乃至青岛市品牌体育赛事之一;围绕环湖、环河等元素,以乡村振兴为基础,打造以休闲骑、越野骑为主的自行车品牌赛事,逐步形成“镇街参与、特色串联、常态开展”的常态化赛事机制;承办组织好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射箭、攀岩项目。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进一步分解创建工作任务,细化重点工作和目标;争取上级体育彩票补助地方专项和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新建全民健身设施和笼式健身场地20处;开展健身设施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行动,落实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和安全巡检机制,形成“建、管、运”闭环管理。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要求,与各镇街各部门联合举办20场社区运动会;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少于60场,不断提升莱西市篮球联赛(LBA)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巩固提升全民健身“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格局。

强化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广泛动员社会上一切爱好体育的个人和组织加入到体育社会组织中,多成立体育协会、俱乐部,开展优秀协会评选和俱乐部星级评定活动;开展10场全民健身志愿宣讲活动和运动促健康公益大讲堂活动。

充分激发体育场馆资源。加强与国信、中体等国内知名体育公司合作,全力打造集全民健身、赛事、培训、文娱、教育、商业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充分发挥“一馆多用”职能,吸引更多体育赛事及体育企业落地。

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路径。继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加大莱西有礼产品展销力度,将体育赛事充分融入莱西经济社会的各个消费场景,开创体育赋能、文化为媒、旅游带动的“赛事+”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聚焦暑期、“五一”“十一”假期等关键节点,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将赛事活动“流量”转换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拉动举办地餐饮、酒店、商超等消费增长。

进一步扩大莱西体育知名度

实行“体育冠军为家乡争光计划”。借力张娟娟、张梦瑶等莱西著名运动员在体育界的知名度,积极邀请其成为赛事活动形象大使,进一步扩大莱西体育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体育冠军进校园”活动,邀请优秀运动员回到各学校进行演讲,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成长。

抓好抓实体校教学训练工作。定期组织教练员参加上级培训,全面提升体校教学训练质量。2024年,莱西籍运动员夺得各级别比赛金牌不少于23枚,其中国家级比赛金牌不少于3枚,省级比赛金牌不少于7枚。

建立协会、俱乐部多元化培养输送模式。积极探索与协会、俱乐部合作培养输送模式,提升运动员成材率。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