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鸣嘴相声”点燃城市烟火气

更新时间:2025-07-24 19:22  浏览量:1

盬街戏楼下“鸣嘴相声”正在常态化演出。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兰立强)夏日的夜晚,运城盬街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戏楼前笑声阵阵,掌声不断。常态化上演的“鸣嘴相声”,已成为当地市民和游客消暑纳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热门选择。

两位身着长衫的演员一捧一逗,妙语连珠,“包袱”迭出。

7月22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古色古香的戏楼下,众多观众围聚一堂,笑容洋溢。台上,两位身着长衫的演员一捧一逗,妙语连珠,“包袱”迭出,引得台下笑声阵阵。他们不仅演绎经典段子,更精心创作融入运城方言、本地风物与历史典故的新作品。方言的亲切韵律、源于生活的笑料,加上与观众即兴的幽默互动,让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

台下欢笑声此起彼伏。

“每天晚饭后都想来这里坐坐,听听乡音,笑一笑,一天的疲惫就散了!”带着孩子的王先生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这方小小戏台,以最亲切的乡音为纽带,让老街的夜晚焕发生机。

据盬街管委会介绍,为丰富市民夏夜生活、打造街区文化品牌,入夏以来“鸣嘴相声”已实现常态化演出。这种深深扎根于运城方言与生活的曲艺形式深受各年龄层观众喜爱,几乎场场爆满,已然成为盬街夏夜闪亮的文化名片。

舞台上下,传统艺术与市井生活紧密交融。艺人们用方言传递欢乐,观众们用笑声回应热情。当传统曲艺以如此鲜活的方式融入市井街巷,“鸣嘴相声”不仅抖响了欢乐,更点燃了运城夜晚升腾的烟火气。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