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乐韵传薪火,青春共绘非遗国际朋友圈

更新时间:2025-07-24 16:54  浏览量:1

近日,为期三天的“乐韵传薪火·江南丝竹暑期专题活动”在长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来自长征镇的中小学生与华东师大留学生们齐聚一堂,开启沉浸式非遗深度对话,让江南丝竹的清音雅韵,成为连接世界的独特语言。

活动深入探寻江南丝竹的悠远历史与“小、细、轻、雅”的艺术精髓。有关长征本土的非遗传承故事,让乐声背后的文化脉络更加生动。

二胡的深沉、琵琶的灵动,在中外学子的指尖初试啼声,大家亲身体验“和而不同”的音律融合之美,感受古老乐器的当代活力。

领略丝竹雅乐之余,滩簧、昆曲、评弹的专业老师悉数登场,为大家展示不同风格曲艺的魅力。昆曲老师的表演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纷纷穿起戏服,学起表演动作,一颦一笑、一曲一调,尽显中华戏曲的姹紫嫣红。

书法墨香与漆扇雅艺也在活动亮相。中外青少年执笔挥毫,体验方块字的筋骨韵味;巧手绘制漆扇,感受大漆温润光泽与装饰艺术的精妙结合,在动静转换间,全方位沉醉于中华美学意境。

文化交流不仅是技艺的传习,更是心灵的碰撞。普陀青少年与外国伙伴积极互动,畅谈中外音乐,从全球视角重新发现江南丝竹的独特审美意趣。留学生还和艺术家合奏、合唱《茉莉花》,让非遗的魅力升华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深厚友谊。

短短三日,江南丝竹的清音雅乐、戏曲艺术的璀璨光华、书法漆扇的匠心巧思,在体验和对话中焕发出青春活力。非遗文化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本土青少年文化自信也蓬勃生长。这不仅是一次暑期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文化的盛宴,一条由传统艺术铺设的友谊之路。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征分中心

编辑:王雨思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