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常香玉被批斗,开国上将对河南省委书记说:让她来武汉唱戏

更新时间:2025-07-27 16:34  浏览量:1

1975年,武汉。“老刘啊,听说常香玉同志在河南?能不能请她来武汉,给我们唱一出戏?”说话的人声音洪亮,语气却很平和,仿佛只是在商量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这一问,看似平常,却让在场的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心里咯噔一下。他当然知道,提出这个要求的,是时任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的开国上将王平。也正因为如此,这事儿才不好办。常香玉,这个名字在当时是个敏感话题。

谁是常香玉?咱们河南老乡,乃至全国上了点年纪的戏迷,谁不知道这个名字?豫剧舞台上当之无愧的“皇后”。她可不单单是个会唱戏的艺人。当年抗美援朝,她硬是靠着一场场义演,凑钱给志愿军捐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这件事震动全国,毛主席都亲自接见过她,称赞她是“爱国艺人”。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艺术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却没能躲过风暴。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扣下来,她被剥夺了站上舞台的权利,人身自由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晃,就是六七年的光景。舞台上听不见她那嘹亮激越的唱腔,报纸上看不到她那英姿飒爽的身影。她,几乎被遗忘了。

所以,当王平上将轻描淡写地提出想看常香玉唱戏时,刘建勋确实感到为难。可他更知道眼前这位将军的脾气。王平,这位从彭老总的红三军团里走出来的政工上将,身上既有军人的刚猛,又有政工干部的细腻。他对常香玉的敬佩,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说这二人的渊源,还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朝鲜战场。1953年,常香玉带着她的“香玉剧社”远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慰问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当时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的王平,对这位女艺术家的到来,是发自内心的欢迎和钦佩。

演出结束后,王平将军特意找到常香玉,端起酒杯,郑重地对她说:“香玉同志,我代表志愿军感谢你!你为我们捐献飞机,这份爱国情怀,比什么政治教育都管用,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常香玉当时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首长,是你们教育了我,是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我。我在后方唱几场戏,算得了什么?跟你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比,差太远了,是我该向你们学习!”

那一番对话,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在朝鲜的日子里,只要常香玉有演出,王平几乎场场不落,每次演完,他都会亲自上台,向演员们致谢。这份尊重,常香玉记了一辈子。

有意思的是,这份记忆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二十多年后,当王平在河南视察部队,本想顺道看看老朋友的戏,却得知了她的遭遇。将军当场就火了。一个如此爱国的艺术家,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对待?他把这件事默默记在了心里。

机会终于来了。1975年,各大军区领导到武汉参观交流,晚上的文艺活动,首长们点名想听听豫剧。王平立刻就想到了常香玉。他这才向同为武汉军区政委的刘建勋,发出了那个看似随意的邀请。

命令传到河南,常香玉当时的领导,一个造反派的头头,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的点名,他哪里敢不放人。不过,他还是给常香玉立下了三条规矩:不准乱说话;不准演在当时被视为有问题的《朝阳沟》;不准演唱代表“封资修”的传统老戏。

常香玉抵达武汉的当天,军区首长设宴款待。席间,王平将军特意站起身,走到常香玉面前,端起酒杯,一字一句地说:“常香玉同志,我们是老朋友了。你是全国人民都敬佩的爱国艺人,这些年,你受委屈了!我敬你一杯,祝你身体健康!”

一声久违的“同志”,让常香玉积攒了多年的委屈、辛酸、孤独,瞬间决堤。这些年,她听惯了呵斥与批判,甚至连一些亲朋好友都对她侧目而视,避之不及。王平将军这一声温暖的“同志”,让她仿佛重回人间。

酒过三巡,王平关切地问起演出安排:“香玉同志,明天准备给我们演哪一出好戏啊?”常香玉面露难色,小声地把那“三不准”的规定说了一遍。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王平把酒杯往桌子上一顿,声音里已然带了怒气:“胡闹!这是谁规定的?在这里,我说的算!你什么戏拿手,就演什么戏,挑你最好的戏给我们看!”

将军的目光随即转向了同桌的河南省文化局带队领导,厉声质问:“你们就是这样对待常香玉同志的吗?”那位领导吓得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常香玉卸下了所有包袱,在舞台上再次唱响了她的经典代表作《花木兰》。那一晚的演出,酣畅淋漓。可连日的奔波和激动,让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患上了感冒。王平将军知道后,马上派来军区的医生为她诊治,甚至让人在舞台侧面支起一张行军床,让常香玉在演出间隙可以躺下休息,并让医生全程守护。将军特意交代:“这是部队的安排,一定要把香玉同志照顾好,一切听我的!”

更让常香玉感动的是,第二天一早,在她住地的院子里,悄然贴上了几张大红标语,上面写着:“向爱国艺人常香玉同志学习!”这在当时,是需要莫大勇气的。这不仅是为她正名,更是一种强有力的保护。

武汉的演出,成了常香玉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她头上的紧箍咒被彻底摘掉了,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曾经疏远她的人,又重新围了上来。是王平上将,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一个军人的担当和魄力,将她从泥潭中“解放”了出来。

此后,常香玉对王平将军的感激之情,贯穿了她的余生。每次到北京开会,她都必定会去看望这位恩人。1998年,91岁的王平将军与世长辞,常香玉悲痛万分,亲笔写下《怀念王平将军》一文。她在文中写道,王平将军那种在迷雾笼罩的年代,敢于坚持真理、仗义执言的大无畏精神,给她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王平将军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爱憎分明,什么叫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担当。他保护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守护了那个时代里一份珍贵的正气和良知。这份情谊,这份风骨,早已超越了将军与艺人的身份,成为一段历史的佳话,温暖着后来人。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