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戏台》:肉食者鄙
更新时间:2025-07-28 08:07 浏览量:1
陈佩斯《戏台》是一部很具有话剧特色的电影,由于故事集中在一天中,人物没有特别多的成长空间,脸谱化比较普遍。但凤小桐的人物塑造特别饱满,应该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映射。 在同一个戏楼中,具有诸多势力,各有其行为动机。 1.戏台班子(侯喜亭、金啸天、凤小桐、诸多戏剧工作人员和孩子) 侯喜亭:作为班主,动机是献出好戏、保全戏班,在危机面前,全篇围绕着保全戏班和小命行动,与地痞流氓和军阀周旋,最后还是对戏剧的自尊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 金啸天:似乎没有什么动机,人物塑造是染上大烟的花花公子,但有真才实学,具有职业精神,入戏了十分清晰,在没有人伺候妆造时也能自己上,最后不惧强权,坚持上演最好的《霸王别姬》。 凤小桐:全剧小细节最娘的男性角色,却最有男儿血性(唯一一直站着撒尿的),最后在蓝大帅压迫下跳河自尽。塑造最丰满,对自身声线要求高、洁身自好,击败士兵、硬刚洪大帅、为戏班众人妥协、保护戏班孩子。 2.大帅府(洪大帅、徐处长和诸多士兵) 洪大帅:大老粗,不懂戏,但是喜欢指手画脚,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戏剧走向和选角。 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一塌糊涂不自知还洋洋得意。 最后此一时彼一时,蓝大帅击败赶出城去。 徐处长:典型的溜须拍马角色, 基层落地执行者。给戏楼和戏班层层加码,施加压力 ;但也在最后时分坚持《霸王别姬》原本剧情而被杖责二十。 3.戏楼(吴经理): 市场中没有大靠山的经营者,一切动机是为了卖好票,打出戏楼名声,以及面对洪大帅淫威的保命心思。展示了市场中被不合理行政干预破坏市场行为和规律的无奈企业主形象,以及层层加码下谨小慎微、想方设法满足的讨好者形象。 4.思玥: 动机是追星,追求自我主宰的幸福,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依赖男性的积累。挺有自我意识的美女,虽然挺easy的,但是敢于追求幸福,对艺术有一定理解,并且愿意为了保护戏楼和艺人与洪大帅拉扯。在推动情节发展和制造误会紧张中起到非常大作用。 5.大嗓儿: 戏剧的草根爱好者,人比较善良,做事不太靠谱,因机缘巧合被推上台表演,总体被大帅府势力、戏楼势力和戏台班子势力推着走。 所有的冲突都在这时达到顶峰:(1)洪大帅最喜欢项羽并自比项羽,认为《霸王别姬》剧情不好,应该把项羽失败自刎的故事改成成功故事;(2)戏台班子势力不妥协,照样演出;(3)洪大帅暴怒,准备血洗戏楼;(4)蓝大帅攻入,戛然而止,一朝天子一朝臣,洪大帅走了还有蓝大帅,一丘之貉。 一言以蔽之:肉食者鄙。 如果按照现实逻辑,大帅府凭好恶安插角色、决定剧情,喂观众吃巧克力,导致戏楼名誉受损、戏班一蹶不振,没有外力作用介入无法改变,便是最终的结局。 其罪魁祸首自然是大帅府领导人不受约束的权力、没有文化的好恶、对市场随意任性的压迫和干预,是大帅府执行者的层层加码、揣测上意与坚决拍马屁的执行。 总体而言,《戏台》节奏紧凑、寓意深刻、悲喜交加, 演员们演技都在线, 是一部比较不错的电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隐喻太明显,很多观众一眼看懂;明喻太隐晦,很多低理解能力观众看不太懂;部分情节推进比较生硬,可能是因为架空世界线的缘故。 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可以和《让子弹飞》进行比较的。只是,受限于受众群体,可能最终会成为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