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李沁:从昆曲宠儿到影视新星的转身

更新时间:2025-07-19 21:24  浏览量:1

在演艺界,李沁的名字并不陌生,她在《红楼梦》里将少年薛宝钗的神韵精准诠释,在《白鹿原》中把田小娥的悲苦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庆余年》里又塑造出娇贵的“鸡腿公主”林婉儿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成为演员之前,李沁曾是被国家苦心栽培九年的昆曲人才。

李沁出生在昆曲的发源地江苏昆山,自幼深受昆曲艺术的熏陶。11岁时,她便踏上了昆曲学习之路,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刻苦,她在昆曲领域迅速崭露头角。14岁时,她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这里是国家为传承传统文化而设立的重要基地,李沁也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在学校里,李沁被寄予厚望,院长蔡正仁亲自指导,众多老师倾囊相授,她成为了第五代“杜丽娘”的接班人。为了培养她,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学校也给予了诸多资源倾斜,学费全免,还发放奖学金,只为让她在昆曲艺术上深耕,扛起传承昆曲的大旗。

2008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李少红导演筹拍电视剧《红楼梦》,为寻找合适的薛宝钗人选四处奔波。当她看到李沁的表演视频时,被其独特的古典气质深深吸引。李少红认定李沁就是她心中的薛宝钗,多次前往李沁家中与她的父母沟通,同时也向学校争取。

起初,学校坚决反对,毕竟李沁是昆曲重点培养对象,外出拍戏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可能会毁了她的前途。但李少红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李沁父母,学校也做出让步,条件是拍完戏李沁要立刻返校。

拍摄《红楼梦》的过程,让李沁体验到了影视表演的独特魅力,与专业演员的合作、全新的表演模式,都让她对演戏产生了浓厚兴趣。杀青后,她没有回到昆曲舞台,而是签约荣信达,正式踏入娱乐圈。

这一决定让昆曲界深感失望,老师同学们都难以理解,毕竟国家九年的栽培,倾注了无数的期待。但李沁并不后悔,她觉得演戏是一条漫长的路,既然热爱,便要坚持走下去。

进入娱乐圈的李沁,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清晰、资源下滑等困境,尝试的“甜妹”路线也未得到观众认可。但她不断努力,在《楚乔传》《如懿传》《中国医生》等作品中打磨演技,用实力赢得观众认可。

李沁虽然离开了昆曲舞台,但昆曲的艺术精髓早已融入她的血液,在表演中展现出独特韵味。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生充满选择,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只要坚持热爱,努力前行,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