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高敬亭要给吴焕先制墓碑,烟瘾难耐,一听到吴的声音,就马上灭火

更新时间:2025-07-13 01:42  浏览量:1

在牛冲徐家祠堂的后山上,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听说有一座红军坟墓,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祖坟",居然把死难的红军烈士奉为"老祖"!

吴焕先心里又烦又乱的,趁着部队正在休息造饭,跑去看了看为群众所敬仰的"老祖坟"。警卫员姚小川、勤务员张海文,都以为军长出去察看地形,也悄不声儿地相跟着,一块到了墓地。

半山坡上,几株傲然挺立的苍松翠柏之中,屏风般的掩蔽着一座烈士坟墓。地上的山花野草,一片枯萎焦黄。随风飘动的几片落叶,飞蝶似地旋转着,不时在墓前打着旋儿。

一块肃穆的青石墓碑,镌着几行质朴的文字:民国十八年八月,在铁寨岗战斗中红军阵亡烈士纪念碑,赤卫队建立,原是一座无名烈士之墓。

就作战时间和地点推断,恰是1929年10月粉碎敌人第三次"会剿"之时。红军数战过的铁寨岗,就近在眼前啊!

吴焕先

这时,他不由想起了战死的桂步蟾……这个随徐向前一起到达箭场河的"拾老爷",家就在麻城乘马岗北面的楼子洼,偏又抛尸于百里之外的铁寨岗下!

这位红三十一师第二大队的党代表,投身鄂豫边的武装斗争,前后也只有三个多月,就永远长眠在这里……"对对!他死后就埋在这里……"吴焕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向烈士垂首致哀。

高敬亭这时也闻风而来,大大咧咧地笑道,"军长,队伍都在开饭,你也不喂喂脑袋?哟呵,你在要的什么把戏,为谁吊丧?"

瘦高个头的高敬亭,穿着退里邋遢的,腰里时常别个早烟锅儿,脸面又黑,完全是一副伙大班长的模样。

他家在新集以南的童店,与箭场河只有一山之隅。由于家境贫苦,幼时只读过几年私塾,随后就跟着父章做屠夫,在家门口摆过猪内案子。

父亲被地主"还乡团"捉去杀害以后,他也离开家门,参加了游击队。他是1929年入党的工农分子。

高敬亭

因为出身成份的绝对优越,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时,破格地补选为分局委员。就其党内职务来说,当时还高于吴焕先。现在虽说都是省委常委。

但在部队的军事行动方面,他同样得听从军长的指挥,一点都马虎不得。夜晚间行军作战,是绝对禁止吸烟的。可他老是带头违反纪律,动不动就要加上几锅。

有次被吴焕先所发现,当着全师指战员发出警告,"你个杀猪的,一点都不遵守规矩!从今往后,你再敢随意抽烟,我就下掉你的烟袋!"

愣是把他制得服服贴贴。当然啰,有时候烟瘾发作起来,也少不了让警卫员拉开毯子,蒙住脑袋,偷偷摸摸地抽上几回。

但要听到吴焕先的咳嗽声,就象老鼠见了猫儿似的,慌忙又把烟锅子磕尽,把火盘子踩灭。大千世界,总是一物降一物,高敬亭也只有吴焕先才能够制服他。

都说这个人有"三大",烟瘾大、胆子大、疑心也大!胆子大是革命坚决,英勇不屈,打仗不怕死!

疑心大是"肃反"方面的过情,他要发现什么人的言语、行为和神色不对,心里总是疑神疑鬼的,轻则捆绑吊打,重则脑袋搬家。

因此,有人也曾给他加以"屠夫"的恶名。然而,这个后来也死于革命队伍的枪口底下、而又沉冤三十八年之久的英魂,说到底还是十个指头之间的比例问题,功大于过。

就在这时,他发现吴焕先半晌没有作声,便又规规矩矩地问道:"听说你在看地形,是不是要在这搭宿营?

吴焕先不由一怔,沉了一会才说:"是咯,是在察看地形。这地方风水很好,我想为自己瞄好一块墓地,死后也埋在这里,与几位阵亡烈士作个伴儿,……"

"哈哈,你要埋在这搭,我就发动全军将士,为你立一块碾盘大的石碑!"高敬亭大大咧咧地笑了起来。

"使不得,使不得!你要这么胡闹腾,我死后也饶不过你,……非把你扯到马克思面前打官司不可!"吴焕先忙不迭地讲道。

他怎么也想不到,高敬亭突然会冒出这么一句话儿,完全曲解了他的用意所在。他很想把他的意思表个明白,因为考虑得不够成熟,也不便信口就说。

眼下,正是转变斗争方针的紧要关头,一旦把他刚才所萌发的思想情绪张扬出去,反倒会影响军心!

吴焕先无可奈何地笑笑,随后才说:"我的这把骨头,死后也只能填个窟窿,肥上一块田地。沈胡子在我们面前倒了下去,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多了,聪明多了。

我死了以后,假若能够为全军同志垫平一块道路,多消灭敌人,少遭受损失挫折,也就心满意足咯。通向胜利的路程远着呢,也苦着哪!

翻山越岭总得有人用身体填路坑,过河搭桥也得有人用肉体作桥墩,就是到了攻打县城省城的时候,还得有人填填战豪、搭搭人梯、碰碰铁丝网……"

"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不会把你撒下!我是不会咬文嚼字,可也会照葫芦画飘,象这么两句碑文……

嘿嘿,我也凑合得了!"高数亭煞有介事地笑笑。其实,他并没有领会吴焕先的意思所在。"日他娘的,亏你还是个杀猪的!"吴焕先忍不住笑骂起来。

过了一会才说:"嫁个坐官的当娘子,跟个杀猪的翻肠子。谁要跟上我这个军长,怕也只能在这块无人区域忍受折磨,没有别的出路可走。

到了这种地步,看来……呵呵,真是要与根据地共存亡了!不瞒你讲,我这枪脸里面随时都留着两发子弹,到时候给自个用的,还要防备一发是塌火!"

"该死屌朝天,不死就爬山。快走快走,你不说要翻过铁寨岗,赶到卡房去么?"高敬亭操着吴焕先离开墓地。

从牛冲到卡房,只不过十几里路程,一翻过西面的铁寨岗,老远就看到卡房街头的一座小戏楼。

郑位三当时就住在这里,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集中训练便衣队骨干,积极开展便衣队活动。为保持与省委的联系,及时交流情况,吴焕先当天就带领队伍赶到卡房。

卡房地处老君山的北面,一条窄长弯曲的小街,盘于三条小河的交流处,原名叫三河镇。地处大别山腹地的三河镇,乃是河南、湖北交界的交通要道,过往商旅较多。

清朝末年,河南地方官兵在此设有盐卡,禁止将食盐贩入湖北境内,民国初时改名为卡房。

当地除了盛产木材、板栗、银杏之外,酿米酒、蒸米糕、熬米糖之类的小吃,也很吸引络绎不绝的商客。技艺超绝的皮影子戏,逢年过节时演唱起来,小戏楼跟前更是热闹异常,驰名四乡。

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除了一座残存的小戏楼,几十户乡镇店铺全都败落街头,街面上冷冷落落的,到处都是被敌人烧毁的残墙断壁,变成一片焦黑的废址。

剩下十来户穷家难舍的山民,也是在敌人撒去以后,复又转回家园,与这徒有其名的乡镇相依为命。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