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大城县村民自发建舞台 天天唱戏乐开怀

更新时间:2025-05-09 19:32  浏览量:8

5月2日下午,大城县留各庄镇蒲塔村的乡村舞台正举办庆“五一”演出,十里八村的文艺爱好者纷至沓来。后屯村村民高趁心跳了15年广场舞,“和舞伴们赶了近20里路,就为了给大伙儿表演。这是第一次来蒲塔,乡村舞台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非常高兴!”

去年,蒲塔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太平召集一些热爱文艺的村民搭建了蒲塔舞台,他说:“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捐献地砖,有的拉来沙发,‘凑’成了这个舞台,人们都赶来唱唱跳跳,挺热闹。”

舞台建在蒲塔村西北的小树林里,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周边村街的村民们陆续聚集于此。舞台虽然简陋,但吸引了大量农村歌舞戏剧爱好者前来表演或交流,成了乡村最热闹的地方。

“村头建起大舞台,人人都能上台演!”“自从有了乡村舞台,幸福日子唱着过,社会和谐家家乐,乡邻们可高兴了。”眼下,蒲塔村村民一提起乡村舞台,无不交口称赞。

今年90岁的南曹村村民陈文修爱好河北梆子,是个打“梆子”的好手,几乎每天都来蒲塔舞台,“参加这个活动,心情好,身体也壮实。”

乡村舞台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成为凝聚乡民情感的纽带。蒲塔村追梦舞蹈队队长赵翠兰说:“我们原先发愁没有场地,在大街上跳舞怕扰民,有了这个舞台后就能放开了跳。还有几位热心老人自愿管理场地,负责保管音响、充电等,这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很好。”

近年来,大城县杜权村、杨家口村、前屯村等村街自发搭建乡村舞台,成为村民施展才艺、增进友谊、互相学习的平台。乡村舞台已成为农村文艺爱好者的活动场地,让普通百姓走上了舞台“C位”。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