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外交奇才!以强硬手段收复156万公里国土,被枪杀时才45岁
更新时间:2025-03-08 16:00 浏览量:19
胡言者说/文
徐树铮可是北洋时期一个不得了的人物,他这一辈子,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其军事成就推动了中国统一,其外交成就收复外蒙古。他还是个文化人,一生诗作200余首、词60首,尤擅昆曲,曾与俞振飞等名家同台演出。1925年为孙中山逝世作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被公认为上乘之作。
少年徐树铮
1880年,徐树铮出生在江苏萧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家在当地也算是有点儿文化氛围的,他爹是个乡村塾师,还中过拔贡生,他娘的家族是岳飞的后裔。
徐树铮从小就被家里人当宝贝疙瘩养,他自个儿也挺争气,7岁就能写诗,13岁就考中了秀才。十里八村都知道他这孩子聪明伶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本来按徐树铮的路子,考个功名,以后当个官,走仕途,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他偏不!1897年,他去参加乡试,没考上。其实这也很正常,即使是聪明孩子,也很少有一次就考中的,再来一次就行了。
当时正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欺负中国。徐树铮一琢磨,投笔从戎去当兵,同样能一展抱负。他跟家里人说,家里人不同意。他爹还逼着他成亲,以为有了媳妇就能管住他了。可这媳妇也挺有意思,不仅没拦着他,还拿出自己的陪嫁钱支持他去当兵。
1901年,徐树铮跑到济南,想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可袁世凯当时正守母丧呢,没见着他,派了个叫朱钟琪的来考察他。这朱钟琪和徐树铮话不投机,把徐树铮给拒了。
徐树铮正倒霉呢,碰上了段祺瑞,段祺瑞一看这小伙子不错,挺有才华的,就把他收在麾下,徐树铮这才算有了个落脚的地儿,开始了他后来那些轰轰烈烈的事儿。
段祺瑞
1905年,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去学军事。在日本学了几年,1910年回国,成了段祺瑞手下的得力干将。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乱成一团,袁世凯被起复,想镇压革命。徐树铮就给段祺瑞出主意,帮着段祺瑞在里边搅和,还帮着把想起义攻北京的吴禄贞给暗杀了。
接着,段祺瑞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徐树铮跟着他驻扎湖北孝感。后来袁世凯让段祺瑞他们拥护共和,逼清廷退位,徐树铮就给段祺瑞起草拥护共和的通电,还把自己的名字列在49名将领里。
1912年,清帝退位,孙中山把大总统让给袁世凯,段祺瑞成了陆军总长,徐树铮也跟着升官。1914年,徐树铮升为陆军次长,那会儿段祺瑞经常不在陆军部,陆军部的事儿基本都是徐树铮在管。
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想称帝,段祺瑞和徐树铮都反对。袁世凯觉得是徐树铮在背后撺掇段祺瑞,就对徐树铮特别忌恨。
1916年袁世凯死了,段祺瑞成了国务卿,想让徐树铮当秘书长,袁世凯的继任者黎元洪不乐意,就把徐树铮安排成副秘书长。
徐树铮在国务院的时候,那真是说一不二,独断专行,把黎元洪气得直跳脚,说“现在哪里是责任内阁制,简直是责任秘书长制”。后来徐树铮和内务总长孙洪伊闹矛盾,最后还是徐世昌出面调解,黎元洪才把徐树铮给免了职。
张勋
1917年,又出了个张勋复辟的事儿。张勋想借着调停府院之争,把清朝给恢复了。段祺瑞从徐树铮那儿听说张勋的计划后,决定先不反对,等张勋复辟成功了,再讨伐他,借机夺回总理宝座。
结果还真让段祺瑞给算计对了,张勋复辟没几天就失败了,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绩又成了总理。这事儿里,徐树铮那可是出了大力的,要不是他给段祺瑞出谋划策,段祺瑞哪能这么顺利就重回权力巅峰呀。
段祺瑞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当了总理,可当时中国南北分裂,西南的军阀们都不听中央政府的。段祺瑞就想用武力统一全国,徐树铮那是坚决支持。
1917年,段祺瑞的部下傅良佐在湖南被打败,武力统一的计划受挫,段祺瑞和徐树铮都辞了职。可徐树铮不甘心,他到处活动,拉拢直隶督军曹锟,还召集北洋各省的督军开会,把武力统一的声势又给造起来了。
他还偷偷撺掇奉天督军张作霖率兵入关,一方面给冯国璋施压,让他支持武力统一,一方面还想把陆军总长段芝贵从日本订购的武器给截下来,自己分一份,再让冯国璋的亲信王士珍下台,好让段祺瑞重新当总理。这招挺损的,但还真奏效了。奉军入关后,段祺瑞又当上了总理,徐树铮也跟着重新掌权。
徐树铮
段祺瑞当总理后,徐树铮就一心扑在武力统一上。他以奉军副司令的身份,指挥奉军南下作战,还催促曹锟、张怀芝他们率领南征军去和南军作战,同时遥控浙闽联军进攻广东,让川陕的刘存厚和陈树藩坚持抵抗护法军。
一开始北军还挺顺利,夺下了岳阳和长沙。1918年,徐树铮还和段祺瑞一起去汉口开了个军事会议。段祺瑞回北京后,徐树铮又去长沙部署战局。可后来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直系军阀吴佩孚他们开始厌战,还私下和南军通款,公开反对徐树铮的武力统一政策。
再加上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被曝光,引起了国内新一轮的反战浪潮,徐树铮的武力统一计划算是彻底凉了。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采纳了研究系梁启超他们的意见,不要旧国会、旧约法、旧总统,成立了个临时参议院,还让冯国璋签署了选举新国会的命令。
徐树铮就开始琢磨,得成立个支持皖系军阀的政党来控制国会。他觉得“政党”这词儿不好听,被人说多了,就用了“俱乐部”的名儿,因为这俱乐部是在北京安福胡同成立的,所以叫安福俱乐部。
徐树铮是现役军人,不好直接出面,就躲在幕后操纵。1918年,徐树铮从南方前线回来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选举。在他的运作下,安福系和交通系联手,在参众两院选举中大获全胜,把研究系给排挤了。这次选举出的国会是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因为安福系占了70%以上的议员名额,所以也叫“安福国会”。
安福国会成立后,选举新大总统就成了当务之急。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想转正,可他看到国会被安福系控制了,知道自己没戏,就不参选了。
国务总理段祺瑞虽然在政斗中占了上风,但树敌太多,直系军阀和国会里的交通系、研究系都不乐意他当大总统,南方更是誓死反对,所以段祺瑞也不参选。最后,北洋元老徐世昌成了众望所归的大总统候选人。
1918年9月4日,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徐树铮在现场那叫一个得意。可他不知道,他这番折腾引起了各路军阀的不满,尤其是陆建章的侄女婿冯玉祥,虽然当时没表现出来,但这事儿给徐树铮后来去世埋下了祸根。
徐树铮
1919年,外蒙古的事儿闹得厉害,他们想自治,甚至独立。徐树铮早就关注外蒙古的问题了,他觉得外蒙古对中国特别重要。
1919年,北洋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他开始着手解决外蒙古的问题。徐树铮到了外蒙古,直接对外蒙古当局施压,逼他们签字同意撤治。他还警告外蒙古的“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要是不答应,就把他们抓起来。巴德玛多尔济被吓坏了,赶紧召集王公和喇嘛开会,拟了个请求撤治的呈文交给徐树铮。徐树铮把呈文送回北京。
1919年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古撤治呈文,外蒙古全境重新被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徐树铮还被任命为外蒙古活佛册封专使,为哲布尊丹巴八世举行了册封典礼。
这一系列操作,让徐树铮成了收复外蒙古的功臣,让156万平方公里土地重归中国版图。因此,他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5年12月29日晚,徐树铮从北京乘坐火车前往天津。火车行至廊坊车站时,被冯玉祥部将张之江的部队拦截。
当时,徐树铮身披睡衣,毫无防备地被拖出车厢,随后被押至站台外的空地,最终被枪决。从被劫持到枪决,整个过程仅持续了不到半小时。
徐树铮与冯玉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1916年,徐树铮曾撤销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旅长职务。1917年,徐树铮又策划诱杀冯玉祥的恩人、原陆军总长陆建章。这些事件使得冯玉祥对徐树铮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
一代传奇,就此落幕。徐树铮死的时候年仅45岁,他的遗体最初被草草掩埋在廊坊车站附近,后来其家人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到了他的衣冠冢。段祺瑞曾试图为徐树铮复仇,但最终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