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看完“戏台”,我想说点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8-13 22:49  浏览量:6

本来看过“戏台”的话剧,看看影片的介绍和影评,跟话剧的情节基本没有区别,连那两次性爱的噱头都一样,就不想去看了。但是后来看票房一路走高,好评之声不绝于眼(主要是看的),再加上从小就喜欢陈佩斯先生,最后还是买票了。

看完之后,我突然感觉跟十年前看话剧时有了一点不同的感受,2016年大年初六看话剧的时候,看完了真的就是感动于台上的角儿对艺术的坚持,想着自己要是有机会登上舞台也应该像戏里展现的那样“不改,就不改吧。”“老祖宗的玩意他就是地道。”(这两句都是话剧台词,跟电影略有出入)。

但时间真的能够让人成长,当然,对于不同意我观点的人来说,也可以叫堕落、回旋。将近十年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舞台经历,再加上听的看的,再看电影时感受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影片里传递的价值观已经不是那么认同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是什么事都值得你视死如归的。影片最后,在洪大帅的枪口之下,金啸天和凤小桐自顾自地唱着“霸王别姬”。影片里的主角光环让蓝大帅及时打进来了,算是救了他们一命,当然因为蓝大帅那点癖好,凤小桐还是在彩蛋里跳护城河了,虽然护城河的水一般都不深,而且在后面一众人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他救上来而他们只是在那看着,要是想成全他的话,你们追个什么劲呢。顺便说一句,彩蛋可能是电影情节中唯一在话剧里没有的。

扯远了,说回来。其实洪大帅让你干什么,你们值当那命去拼?无非就是傍着一个大帅喜欢的血棒槌唱一出改了结局的“霸王别姬”,不让项羽抹脖子,让他东山再起,都不用刘邦上吊,那是戏班子里的人自我加戏发挥出来的。既没让你当汉奸背叛国家,也没让你投降变节出卖战友,更没让你交代我党的绝密情报,打爹骂娘、陷害朋友、数典忘祖,这些个都没有。就是让你按照洪大帅的意思唱一出戏,而且是洪大帅今天看完了戏,明天他不来了,你该怎么唱还怎么唱,为这个值当把命搭上吗?你那个命那么不值钱?

要按照这二位那个逻辑,现在很多轻生的学生也都有充分的理由,一次考不好,一次失恋。这些孩子轻生,舆论都觉得这孩子傻,那么这二位就为这一出戏较劲,把命搭上,就不傻吗?本来今天之后你都可以接着唱你学的戏,堵这一次气,命没了,后面无数场你能唱好的戏也别唱了。这世界上谁不需要做点违心的事?忍这一天都忍不了,难道这二位角从来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唱戏出身的能做成温室里的花朵,我是不信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设定有点矫情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是轻易不能舍弃的。就说这二位角,学艺成名那么容易的?好容易学了这一身的能耐,随随便便置口气就不要了?你对那么多喜欢你的座儿负责吗?你对教你戏的师父负责吗?你对把你捧红的老板负责吗?你对你家里人负责吗?

而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跟您各位说,戏曲的历史上,真没有一个人会这么干,多大的名角也不会为了一次荒腔走板的演出拿命去对抗,而是根本就不会去对抗。梅兰芳也在台上傍着杜月笙唱过,且不说杜月笙唱功怎么样,就他那浦东味很强的上海腔,你就大概能知道他唱出来是什么味道了,比那大嗓也强不到哪去。对于要求改戏的情况,还是相声“关公战秦琼”更符合当时演员的行事风格:“叫你打来你就打,你要是不打他不管饭。”

不要一提艺术就显得多么的高贵,容不得一点变化,不让你按照本来的模样唱就好像亵渎了艺术,如何如何。过去真正指着唱戏吃饭的都明白一个事,那个东西就叫玩意。你唱的玩意是伺候座儿的。演员要为自己的收入来源服务,这场的座儿想听什么,你就应该给人家唱什么。现在提的好听点了,叫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其实是一个意思,而且这个意思一点错都没有,就是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

其实就是在全员艺术团,吃财政发工资的时代,演员也是为收入来源服务的,给你发工资的人让怎么唱就怎么唱。1964年人民日报提倡革命文艺,要唱革命现代戏,您那霸王别姬连唱都唱不了了,还改?

这部电影只是给这种情况极端化了,直接让你给枪杆子唱,这比收入来源还要命呢,是真要命,枪杆子里面有一切,那你为了保住自己的命,按照这场座儿的要求唱一场,有什么不对的吗?有什么可寻死觅活的。

当然,请注意下面的话,肯定有人说,让这么唱就是数典忘祖,就像影片里班主不停地跟祖师爷告罪,背叛祖师爷了。那我告诉你,其实这部电影里那角儿所坚持的,影评里反复出现的所谓“艺术”是怎么来的,是什么衡量标准。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更准确地说是绝大多数买票看戏,养活演员的人喜欢看的表演方式和内容。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座儿喜欢看你们这么演,演员就把这种表演方式当成了标杆,一辈一辈师父教,徒弟学,就成了所谓的艺术。

一旦座儿的欣赏习惯变了,你演的玩意也一定会跟着变。有京剧那天到现在,京剧的表演风格和模式都变了无数回了,都是应和着观众的欣赏习惯去的。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你那个所谓的艺术就是迎合观众形成的,和你迎合洪大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别把自己想得太高了,你学的东西,你干的工作就是逗人开心的,给人带来快乐的,这场给谁唱,就让谁开心,这就对了,想太多没什么用,把自己想得太高了,掉下来容易摔个好歹的。

我估计还会有人提所谓的“戏比天大”,这话不是说让你按照外行说得演,你就宁死都不能改变,这话说的还是你应了这活儿了,就得想尽一切办法给人家演好,让人家觉得这钱花得值,自己的事都要往后放,还是说的职业道德的范畴。

还有,大嗓唱的确实不够水平,但不是说落子腔跟京剧比就低了档次,京剧里唱出落子的味道就跌了京剧的分了。陈佩斯先生舞台三部曲的第二部“惊梦”的话剧我也看了,里面昆曲戏班子被要求演白毛女,他们也演不了,说这个不像昆曲,像梆子。陈佩斯先生扮演的班主就来了一句:“两下锅的又不是没唱过。”对了,京梆两下锅都有啊,梆子能跟京剧混一块儿,落子怎么了?京梆两下锅这个玩意要是让片中两位名角跟着唱,他们会愿意吗?按照片中那意思,似乎也不能认可吧,也会认为是糟蹋了自己的玩意吧,这又怎么说呢,那么多演员都唱过,也没见谁接受不了,这也是为了收入的来源服务。

对了,“惊梦”里面,玩命让昆曲班子唱梆子味的白毛女,开头时一样为演员都不能接受。但演到最后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就是艺术走进群众了,其实平心而论,这在演出角度跟那谁的要求有什么区别吗?而实际上强制演员按照要求表演的最终依靠力量又有什么不同呢?当然,我不敢往下说了。

我敢说的是,掺进落子腔就好像亵渎京剧似的,我是否可以提一下大清国的花雅之争呢。昆曲大行其道的时代,京剧就是三俗似的的存在,京剧相对于昆曲的地位,基本就等同于落子相对于京剧的位置。要是京剧里掺了落子就让角儿们痛不欲生,那京剧取代昆曲,赢得花雅之争,昆曲演员是不是得集体自杀?

其实“戏台”这部电影真的就像一出高质量的京剧,京剧本身就不是看剧情的,也不是就必须认可他所传递的价值观,看的就是演员的唱念做打,精湛的功底。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演员的表演都是一流的,可以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影体验,票钱花得值。但片子传递的价值观来说,还是值得商榷的,作为演员,还是不要自视甚高的好。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