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华山戏法令京城大小观众叫绝

更新时间:2025-07-27 00:39  浏览量:1

小观众仔细观察华山戏法精妙之处。 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平平无奇的麻绳仿佛获得了生命,在舞台中央笔直上升,越长越高……昨天,“奇妙戏法焕新生”华山戏法互动展演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三位华山戏法代表性传承人凭借灵活手法、巧妙道具和精湛演技,收获大小观众的赞叹与掌声。

一根木棍,两只瓷碗,三个小球,华山戏法第四代传承人雷鸣手中攥着球,慢悠悠地抬手、转手、捅棍、揭碗,来回倒腾,即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也猜不准球到底在哪个碗里。这是雷鸣的拿手绝活儿,也是华山戏法代表节目《三仙归洞》。

为了让小观众看得更清楚,他索性把表演桌挪到了观众席前,孩子们纷纷从座位上跑下来,把桌子团团围住。“别人变戏法讲究快,我这是‘天下第一慢’,每个动作都能让你们看得清清楚楚,还可以随时喊停……”雷鸣还请观众拿着球参与表演,见证戏法的不可思议。

雷鸣介绍,他们专门为这次展演重新设计流程,对传统节目进行创新加入大量互动环节,希望孩子和家长都能体会到戏法的乐趣。

此次展演属于非遗馆“遇见非遗”暑期社教系列活动,从7月12日起每周六、日以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古琴、昆曲、华山戏法、北京皮影等非遗魅力。“非遗有约 清凉一夏”非遗市集也在馆内走廊热闹开市,打造集展示、互动、销售为一体的“非遗+”平台。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