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有多狡猾?撤退时不打招呼提前走,逃跑途中连唱戏都学会了!
更新时间:2025-07-21 16:43 浏览量:1
1949年1月,淮海战场上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得人睁不开眼。国民党第十三兵团的阵地早就乱成了一锅粥,枪声、喊杀声裹着硝烟味,压得人喘不过气。这时候,兵团司令李弥不见了。
没人知道他啥时候溜的。前一天杜聿明还在指挥部拍桌子,说让李弥的第十三兵团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的老资格,说话向来硬气,可李弥心里打着小算盘——断后?那不是等着被解放军包饺子吗?
当天中午,徐州火车站突然“轰隆”一声炸了,黑烟冲天。这是李弥让人干的,说是“销毁物资,不给共军留东西”,其实就是制造混乱,给自己跑路打掩护。下午三点,他带着兵团部和第九军的人,悄没声地就往东边窜,连电台都关了。杜聿明在后面急得跳脚,派通讯兵骑马追,追了两天愣是没影。好不容易接通电话,李弥在那头还装糊涂:“总座,我这电台信号不好啊,喊了两天都没回应,还以为你们先走了呢!”气得杜聿明把电话摔了,骂了句“滑头”,可一点办法没有。
跑到陈官庄,才算暂时停下,可四周早就被解放军围得跟铁桶似的。1月6号那天,华野的炮声跟炸雷似的,李弥的防线撑了不到半天就垮了。他躲在第九军三师的指挥部里,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脸都白了。一边拍着师长周藩的肩膀说“顶住,弟兄们的命就靠你了”,一边偷偷让副官找了套沾血的士兵棉袄,还往自己胳膊上划了道小口子,抹了点血,装成重伤员。
周藩也是个实在人,被他哄得团团转,真就写了投降信,提了三个条件:不杀俘虏、让伤兵治伤、愿意回家的放回家。李弥在旁边连连点头:“就这么办,保全弟兄们要紧。”可等周藩出去交涉,他趁着天黑,猫着腰就从指挥部后窗钻了出去,顺着战壕一路往北跑,连警卫员都没顾上带。
跑到萧县高庄村的时候,他冻得直哆嗦,正好撞见个叫汪新安的兵。这兵是被解放军放回来的,怀里揣着半块牛肉干。李弥赶紧凑过去,咧着嘴笑:“兄弟,也是被放回来的?我这胳膊受了伤,跑不动了。”说着把自己身上最后一块干粮递过去,“你吃,我不饿。”汪新安见他“实在”,就跟他搭伴走。听说汪新安的堂兄汪涛以前是保安团的,李弥眼睛一亮,拉着汪新安的手说:“兄弟,实不相瞒,我是李弥。你帮我出去,以后保你全家享福。”
汪涛哪见过这种场面,吓得脸都青了,可架不住李弥软磨硬泡,还是找了件旧棉袄给他换上,又让老表高大荣推了辆独轮车,把李弥裹成个老头,一路往徐州推。过卡子的时候,哨兵盘查,高大荣就说“俺爹病重,送徐州看病”,李弥在车里装咳嗽,居然混过去了。
到了徐州,李弥藏在旧识李惠之家里。这时候风声紧,到处查得严。李惠之出了个主意:“城里戏班子要去潍县演出,你跟着混过去?”李弥一听,拍着大腿说“中”。他跟着戏班子里的老艺人学了两天,居然能哼几句《珠帘寨》,虽然跑调,可装个打杂的倒也像模像样。过关卡时,哨兵问他是谁,他还扯着嗓子唱了两句,哨兵被逗乐了,挥挥手就让过了。
就这么着,他一路跑到青岛,后来又辗转去了台湾。可这人闲不住,1950年又带着几千残兵窜到缅甸,在金三角占了块地。当地土司不敢惹他,他就逼着老百姓种鸦片,把烟土运到泰国、老挝换武器,居然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缅甸政府军派兵围剿了好几次,都被他打回去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去联合国告状。
1954年,他被召回台湾,临走前还跟部下说:“这地方我还会回来的。”可那些留在缅甸的残兵,后来成了当地的毒瘤,祸害了好几代人。
李弥这辈子,净耍小聪明。淮海战场上坑了杜聿明,跑的时候扔了部下,到了缅甸又靠鸦片发家。他总觉得自己机灵,能躲得过所有麻烦,可最后呢?在历史里,不过是个让人戳脊梁骨的投机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