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外,昆曲“活”了
更新时间:2025-07-19 17:56 浏览量:1
大幕未启,空气里飘着松香的味道。端坐凝神,湖南省昆剧团司鼓韩晟将怀鼓立于右膝,这面全国八大昆剧院团仅湖南省昆剧团保存的珍贵乐器,今夜要敲响的是湘昆与现代舞台艺术碰撞的第一声。
韩晟
7月18日,湖南省昆剧团精心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演绎《湘遇·湘昆》迎来首演之夜。当天,也是韩晟加入剧团八个月以来,首次以司鼓的身份正式演出。他的身旁,是经验老到的司笛夏轲,如磐石般沉静。
和其他十余位乐手一起,他俩隐于观众视线之外的乐池。这里没有指挥棒,唯有韩晟的鼓掌控全局。
演出启幕。韩晟手中的鼓楗似有灵性,在鼓面上翻腾跳跃。夏轲的笛声,则如一股澄澈的泉水,从鼓点间汩汩涌出。在鼓的奔放与笛的清越之间,数百年前自姑苏水巷辗转而来的昆曲种子,仿佛已在湘南沃土上长成别具风骨的参天大树。
数月的排练,浓缩在这个夜晚。几个月前全员鏖战至凌晨的预演场景闪过韩晟脑海:灯光师逐帧调试光影,舞美道具与唱腔严丝合缝。从白天排练至次日凌晨,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唯有全情专注、各司其职。
正式演出前的预热环节
对韩晟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与新媒体设备的配合。“传统折子戏,一桌两椅就能演。”韩晟感慨道,“如今声光电融汇,每个环节都在逼我们突破。”
这种“科技+传统”的融合,正是《湘遇·湘昆》最打动年轻观众的巧思。舞台幕布实时滚动着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古典意境,与年轻人熟悉的“弹幕互动”形成奇妙共鸣。
剧场灯光亮起,乐池内的乐器渐渐归于沉寂,韩晟的手终于微微松弛。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里,他侧目望去,夏轲投来一个心照不宣的笑。
乐池隔绝了乐手们与观众的视线,舞台上演员的水袖翻飞是整场演出中他们唯一可见的风景。然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每一声喝彩都像滚烫的星火,落在他们心头。那些熬过的夜、熬红的眼、反复校准的节奏,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值得。
舞台上的精彩引来掌声喝彩不断
“我们这代人,既是传统的守护者,也像是‘翻译官’。”夏轲小心地收起笛子,“要把昆曲的美,翻译成年轻人能共情的语言。”
夏轲
走出剧场,郴州的夏夜清风拂面,耳畔似乎仍有清笛穿云、怀鼓击节。在今夜,它们不仅敲响在舞台之上,更悄然叩动了一扇扇年轻的心扉。六百年的昆曲,在光影之外,又“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