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老槐树下的乡愁
更新时间:2025-07-17 05:09 浏览量:1
——著名书画家高滢先生多彩人生小记
文/李连科.韩凤年
高滢,生于1931年,安丘市新安街道岔河子村人,高中毕业于安丘八联中(现为安丘一中),大学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行政系。1990年于台北市政府退休后,醉心于书画创作,将毕生积累的阅历与情感倾注于笔墨之间。凭着深厚的书画造诣,他受聘为中国国画院院士、当选为东亚艺术研究会第三、四届会长、中华艺文交流协会副会长。
少年远行 从安丘到台湾的青春抉择
1948年,17岁的高滢刚刚从安丘八联中毕业。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年轻的他和许多师生一起,从青岛乘船前往台湾。那时的他,眼神清澈,尚未尝尽人间百味,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他背着简单的行囊,从青岛登上南下的船只,挥手告别了故乡的炊烟、村口的老槐树以及母亲含泪的目光。临行前,他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生活了十七年的家乡,心中满是不舍。这棵老槐树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的离别。
初到台湾,他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为了在陌生的土地上立足,他考入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白天苦读法典,夜晚临摹碑帖,闲暇时还自学音乐、绘画。他的天赋令人惊叹,他的音乐老师曾感慨:“别人学一周的曲子,他一天就能学得流畅。”学素描时,他心无旁骛,师母甘愿为他担任裸体模特,她即便发丝散乱,仍保持姿势不变,只为让他捕捉最精准的线条。
砥砺前行 从市长秘书到“四小龙”推手
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高滢进入台北市议会工作,成为市长秘书。他的职责是架起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倾听民生疾苦,梳理万千建议。他将市民诉求按照轻重缓急,分为“急办、协办、研议”三类,使市政效率大幅提升。有一年暴雨导致排水沟堵塞,他多次冒雨踏勘,最终推动工程改造,市民亲切地称他为“市民秘书”。
在台湾经济腾飞的年代,他凭借出色的文笔与干练的作风,深受李登辉、马英九等长官的器重。他曾通宵撰写有关材料,黎明时分,汗渍还未干透,便匆匆递交市长。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公务员,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托举起了台湾“亚洲四小龙”的辉煌。
白手成家 推磨做年糕的父亲
高滢常说,要比就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公务之外,他的家庭生活却充满艰辛。初到台湾时,他与妻子白手起家,全家挤在狭小的日式平房里,十多口人吃饭都成问题。妻子每日推车卖水果补贴家用,他则想尽办法让生活多一点甜。有一年春节,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街上的年糕,家里却无钱购买。他二话不说,用石磨亲手碾米蒸糕。孩子们围在磨盘边,听着父亲哼唱着歌曲,糯米的香气混着汗水,成了他们最温暖的记忆。
尽管物质匮乏,他却用智慧与乐观滋养着这个家。他上山砍柴,在房前屋后种菜,硬是把破旧的平房变成了“绿色菜园”,孩子们在生活细节中学会严谨和奋斗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下,他的子孙们都学有所成,硕士博士成群,都学有所成,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才华。
回乡之路 村头老槐树下的乡愁
1989年,高滢提前退休,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临行前,他梦见故乡汶河在呼唤他,可当他办完繁琐的手续返乡时,母亲已长眠黄土,只有小他8岁的妹妹、村头那棵苍老依旧的槐树以及坟边摇曳的狗尾巴草在等他。他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心中满是愧疚,未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是他今生最大的遗憾,好在有胞妹替他尽孝,他略感欣慰。此时,仿佛母亲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此后36年,他每年春秋两度回乡,见证着故土的沧桑巨变。泥泞小路变成柏油大道,低矮平房崛起为高楼大厦。唯有那棵老槐树,依然伫立在村口,仿佛在等待这位远行的游子。
艺术人生 笔墨丹青里的家国情怀
退休后,高滢将全部热情倾注于艺术。他习画五十余年,笔下花鸟灵动,松石苍劲,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尤其是他的牡丹画,采用油画和国画中西融合的技法,立体感很强,活灵活现,盛开的牡丹花宛若仙子,随风起舞。他是中国国画研究院院士,连任东亚艺术研究会第三、四届会长,卸任后,义务教授书画,诲人不倦,学生遍布海峡两岸。1997年,他荣获两岸书画交流展金牌奖,作品被赞“笔墨酣畅,意趣盎然”。他的书画作品受邀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台湾宁波馆展出。
他的歌声同样动人。安丘八联中的校歌,完整唱下来的人罕见,他凭着过人的记忆力,亲自参与整理和录制,赠予母校;他在北京录制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字字铿锵,饱含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当《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旋律响起时,他的眼中闪动着泪光,仿佛唱尽了一生的漂泊与守望。
他通晓昆曲,情景交融,格调典雅。其中所作的安丘昆曲四大景,采用曲牌体结构,语言通俗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情真意切。饱含他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安丘昆曲四大景
春:东莺乍啭,些微薰风催醒桃花面,流君送暖,杏花绽颜,嫩柳初染, 流水清且浅,驴过板桥鼓声喧,花开三月天,和风吹牡丹,暖气暄,杨柳绿,绿如烟,二八娇娥戏秋千。
夏 :荷塘新伞,露珠流转,玫瑰顾盼,彩蝶媚眼,悦耳蝉声惊动手中线,香囊轻又软,艾叶蒲草粽儿甜,淮河鲤鱼鲜,蜜桃已红尖,正午天,香瓜脆,西瓜甜,群儿追逐滚铁环。
秋 :枫叶红脸,西风拂面,月圆人健,茶浓饼软,琵琶淙淙菊佩黄金剑,秋词幽而怨,苍苔露冷花径寒,蟹肥姜醋全,景芝酒醺然,开小轩,揭窗帘,陈笔砚,梅兰竹菊圆一番。
冬 :彤云风险,寒梅吐艳,翠松龙蟠,绿竹点点,腊鼓孳压年景殷勤办,新衣美更暖,锣鼓铙钹闹翻天,撒金红对联,祠堂布置全,大声叫,齐拜年,压岁钱,万事如意度四圆。
附:高滢先生安丘昆曲四大景后记
吾乡山东省安邱县,学风称盛,牟山、汶水、潍河、平原、城东高家沟桃树遍山,彭家洼汶水北边,落英缤纷,一如桃花源景,峡山水库以苏东坡足迹到此,顿时文化与地理结合,倍增光采,海眼井神话相传井水直通渤海,历代文人官绅立碑设塔,蔚成观光景点,城南平丘乃齐桓公九霸诸侯执牛耳之旧址,至今登临斯台,犹觉万乘之师仿佛眼前。牟山在城之西乡,绕成一水库,鲤鱼浮销网不胜收,夕阳西照山绿水碧,晚霞满天,何人画笔能以圆之,汶河澄清,乃有诗为证,近年己见污染,乃积极整治,回头昔年风光应是为期不晚,近将河北之平原辟为新都市中心,商业工业齐头并进,十年之后当属另番丰采,今年全县已有中学八十六所,以如此之教育投资,我乡之远景自可厚望,谨书此为记。
新世纪第二元旦(2002年)高滢忆书
人生智慧,傻傻过日子,坦荡活百年
高滢先生回顾自己的大半生,坎坷与辉煌交织。他却淡然一笑:“人生嘛,傻傻地过日子就好。”他从不与人攀比,功名利禄看淡,只求胸怀坦荡、心宽体健。正是这份豁达,让他在九旬高龄仍精神矍铄,记忆超群,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少时读过的诗文以及唱过的歌曲。
如今,他依然时常站在台湾的庭院里,望向北方。风过时,相思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着故乡村头那棵老槐树的召唤。他说:“两岸的土,迟早要融在一起。”而他的人生故事,正如那棵老槐树的根,深深扎在土地的脉络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