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探秘昆曲六百年,科学与艺术点亮童心——第34期“科学家与中小学生对话”活动

更新时间:2025-07-11 01:23  浏览量:1

2025年6月28日下午,“科学家与中小学生对话”第34期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昆曲行当与脸谱的奥秘”为主题,特别邀请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员二团团长赵于涛老师,带领50位中小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文化之旅。该由江苏省科协指导,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雨花台区科协、赛虹桥街道主办,延龄荟公益、长虹路社区关工站、小虹人学院、赛虹桥街道社工站协办。

昆曲大师倾情开讲

六百年艺术“活起来”

活动伊始,赵于涛老师以“昆曲行当与脸谱的奥秘”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昆曲的起源、发展及其行当分类。他生动阐述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的特点,现场示范了不同角色的脸谱勾画技巧和表演风格。结合高清剧照,赵老师带领孩子们领略了昆曲“一唱三叹”的韵味与“手、眼、身、法、步”的精妙,让古老艺术在现代舞台上“活起来”。

沉浸式互动体验

孩子们“看、学、演”三位一体

在科普讲座后,赵于涛老师邀请学生们亲自体验昆曲发声与身段表演。孩子们模仿起来,笑声与掌声交织。特别是互动环节,学生踊跃提问“脸谱颜色为何象征性格”“昆曲如何传承创新”,赵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在赵于涛老师的签名寄语和全体大合影中圆满落幕。参与学生表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昆曲,脸谱好酷,想学唱几句!”本次对话活动不仅让传统艺术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种子,更以公益之力搭建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合的桥梁,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