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两代“许仙”同台对话:叶童陈丽君合唱戏歌《浮生一白》

更新时间:2025-06-01 07:59  浏览量:17

2025年央视端午晚会的舞台上,灯光流转,一道虚实交界的微光成为时光通道——叶童与陈丽君,两代曾赋予“许仙”灵魂的艺术家同台而立

一白一青,如古卷上走出的人物,水袖翻飞间,戏歌《浮生一白》婉转开来。

台下观众屏息凝神:台上两个“许仙”如跨越近半个世纪的镜像对视,真实与光影交织,48年的岁月间隔被巧妙折叠在这数尺舞台之上。一曲终了,掌声如潮

这场被网友称为“神仙合体”的表演,到底藏着什么魔力?

叶童在微博上赞叹这“虚实共生”的合作,称之为“特别的碰撞”。

而碰撞的核心,并非仅是老艺人与新秀的相逢,而是传统戏曲深厚底蕴与现代舞台艺术在思维层面的彼此照亮。

水袖工架和现代声光的配合只是外衣,骨子里是情感语言的共通:陈丽君作为90后越剧明星,既深扎传统水袖功架之美,更勇于在年轻人中“破圈”;

而叶童承载大众记忆中的经典形象,却未被束缚,反以开放姿态迎接这场艺术对话——经典戏曲在此刻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与现代心跳共振的鲜活文化能量

央视选择端午之夜推出这场“跨时空对话”,恰如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仪式:传统节日的温床,最适合唤醒沉睡在岁月里的文化记忆。

戏歌《浮生一白》如一根红线,巧妙串起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认知符号

无论是60后重温《新白娘子传奇》的集体追忆,还是Z世代惊艳于陈丽君绝尘越剧表现力的瞬间共鸣,都印证了一点。

当经典能以当代审美语言清晰对话时,传承便不再是沉重的责任表达,而是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呼吸与欣赏共鸣。

这场表演对舞台创作者们如同明灯: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并非彻底颠覆古典筋骨,而是在敬畏源头的同时“老药新熬”,让旧精魂穿上现代表达的新袍,在年轻血脉中延续其不朽魅力。

如同叶童在微博所感:一种“独一无二的融合”正在悄然孕育。

戏曲学者亦指出,两位“许仙”的相遇象征着一条可见的路径——让传统舞台的光束以更具时代气息的魅力持续照亮观众的心灵。

当叶童微笑着在微博写出“虚实共生,共唱《浮生一白》”的时刻,这句话已不再只是个人演出总结,更像对这场文化接力赛的深情注解。

舞台上的光鲜虽短暂即逝,却为传统的延续打开了更多思考与探索的通途——如何用真实触摸过去,又以创新之笔续写未来

这场超越时间的“浮生之约”,是否也将开启传统文化下一次惊艳破圈的华丽章节?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