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北京大学举办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5周年发展大会

更新时间:2025-05-14 15:14  浏览量:2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不要怕竞争。即使你恐惧竞争,只要你是个输得起的人,挑战就并不可怕。”前不久,一段戴锦华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以下简称“讲堂”)给年轻人寄语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热传。

5月13日,百周年纪念讲堂运行25周年发展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张勇在做讲堂发展工作汇报时,展示了北大学生对上述视频的评论截图。“满满的正能量。”他说。

“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是近年讲堂的“爆款”活动,通过“艺术+学术”的跨界,让年轻人喜欢上经典、让经典赢得了青年。截至目前,50场观影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讲堂是北大校园里唯一以年份命名的标志性建筑。“都说北大是青春的,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讲堂通过艺术之美,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会上,张勇回顾了讲堂运行发展历程,总结了作为校园文化艺术中心,坚持教育初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实践探索。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大会还为获得“讲堂建设奉献奖”和在“讲堂25周年作品征集”的获奖者颁奖,获奖学生代表王珏展示了其作品并发表了感言,分享了在讲堂学习与成长的经历。

据介绍,1996年讲堂启动兴建,2000年正式运行。25年来,累计为学校各类活动提供场地2万场次,服务保障水平已成为讲堂的看家本领;自主策划电影演出5000场次,吸引观众500万人次。

为庆祝讲堂运行25周年,今年春季学期,讲堂以“与艺术同行,和青春相伴”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演出活动,其中包括41场高水平演出、15场电影活动,吸引观众超6万人次。此外,5月10日至15日,“我与讲堂的美好时光”展览在讲堂旭日厅开展,共展出作品131件,展现师生校友对讲堂的深厚情谊。

近年来,讲堂结合“大思政”部署要求,持续引进红色文艺精品。通过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别具一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了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25年来,讲堂与诸多高水平艺术院团合作,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演出品牌,这些贯穿了北大人全年的生活。

同时,讲堂积极推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与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合作,走出资源整合的新路。另一方面,与京剧、相声等传统曲艺实现双向奔赴。以“昆曲进校园”为例,18年间北方昆曲剧院已在讲堂演出106场次;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在讲堂连续十年上演“春风上巳天”;202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讲堂举办了盛大的首演20周年活动。

在实践中,讲堂还提出“聚光灯下教育”的理念。2015年、2016年,相继成立室内合唱团和剧团。2021年,组建艺术教育团队,聘请校外艺术家和校内专业教师推出“艺术实践课”。面向零基础学生开放讲堂舞台,4年9门课程,覆盖学生超过900人次,其中包含受资助学生458人。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还以“新时代高校剧场的育人功能、社会责任与未来使命”为主题举办了校庆美育论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6所高校代表,天桥艺术中心、上海歌剧院等艺术单位代表参会。与会嘉宾结合各自院校和机构的实践经验,围绕高校剧场如何发挥美育功能、承担社会文化责任、应对未来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