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研究大家的爱和恨帘青集——《帘青集》读后
更新时间:2025-04-13 05:36 浏览量:28
陈从周先生的大名,在中国园林研究领域可谓如雷贯耳。关于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他往往只用片语便能切中肯綮。《帘青集》这本小书收录的散文内容比较庞杂,我们可以从中管窥这个可敬可爱的老头,人生中的爱和恨。
说到“爱”,首当其冲当属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集子收录的古建文章大都很短,篇幅不过三两页,但就是这寥寥数百字,对园林意境的描述便跃然纸上。古建筑和古诗词,在他的笔下产生了奇妙的联动——在他看来,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从形态到韵律的和谐之美。
同样的爱,源自祖国的大好河山。祖籍浙江绍兴的老先生,对杭州这些年来的建设成就大加赞扬。苏州、高邮、扬州……置身于吴侬软语之中,老先生不但将美景尽收眼底,而且将其付诸笔端,让读者跟他一起畅游水乡泽国。对于彼时尚未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老先生在感慨现代都市繁华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其中流露出的汉风汉韵。
陈先生对昆曲的热爱同样有目共睹。虽然直接涉及的篇目不多,但他在文章中希望在各地都能领略昆曲之美的呐喊清晰可闻。他对大学生谆谆教诲,希望他们能助力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当然最惬意的还是择一无事之午后,泡一杯清茶,在戏台下欣赏清音。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书中超过10页篇幅的南北各类干鲜果品目录。这10页只是各色菜品的名称,陈老先生认真地将其抄录下来,估计是希望按照这个单子一一进行品尝。且不说他的愿望最终是否实现,有这份心思,搁到现在,老先生必然有成为美食探店博主的潜质。
谈到恨,排在首位的自然是对古典园林的各种戕害行为。大拆大建如今已经很少,但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不足。从书中来看,单是从陈老手上救出的古典园林就不在少数。拆掉园林,在陈老看来是如剜肉一般的锥心之痛。他对古建筑的关爱,直到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各种存在于古建筑保护领域的陋习,在书中不少文章里也是着力批判的对象。他其实赞同为了发展经济而合理利用古建筑,但对于“弃真护假”,他是无法理解的。他将这种行为上升到保护文化之魂的高度,如今看来颇有远见。同样不能接受的,是糟糕至极的审美——书中有一段话,是他对古典园林无林无水规划的痛批,虽然对陈佩斯老师等人不太公平,但比喻却是生动巧妙。
陈老闲暇之余,还能腾出时间来,对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批评。当然,因为话题和自己熟悉的领域不相关,这种批评往往温和了许多。像《踢足球》中谈到的“九龙治水”,至今仍是着力纠正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