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正乙祠戏楼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深度访谈】云帆平台就AI写诗现象对话王一舸

更新时间:2025-03-22 23:15  浏览量:28

受访嘉宾简介

王一舸,昆曲作家。文言暨辞赋作家,文艺评论人。北京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理事。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

云帆

王一舸老师,您好!

众所周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深度作诗,已形成文化界乃至社会性现象。当下的诗坛、平台、写诗人,该如何理性应对AI时代浪潮的机遇与挑战?您是昆曲作家、文言暨辞赋作家、文艺评论人,对此一定有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隆重邀请您就这一现象,接受云帆平台媒体部在线独家专访。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用稿和诗词赛事评审,如何界定诗人的“原创性”,以避免AI与诗人“抢蛋糕”?现行知识产权法体系面临哪些挑战?

王一舸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定义。即创作本身就是人的一种主观行动。惟有诗人能够“原创”。在文学艺术创造中,创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人的创作行为始于创作,终于创作。在这样一个定义为基础的逻辑环节当中,AI就是无效的空命题。这是它们的本质不同。所以,界定清楚这一定义及其逻辑范畴,是必要的。

AI不存在创作的基础,所以,也不可能和诗人“抢蛋糕”。就跟一个人类的一百米跑,找一只狗来怎么能和人的赛事抢蛋糕?而现行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就是要明确人和物的不同。

云帆

当AI可以完美模仿某位已故诗人的风格持续“创作”,这是对文学遗产的传承还是对创作伦理的僭越?

王一舸

AI模仿的风格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些诗人艺术家的风格只属于他们自己,即使其他人模仿他们,也不构成意义。许多人看到毕加索晚年儿童画般的作品也说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画,但是他们真这么画出来了?也不构成意义。何况AI。而这种模仿也不算传承或者僭越,因为无效。

云帆

在技术冲击下,人类诗人应该强化哪些AI难以企及的创作维度(如生命体验、情感深度、文化批判等)?

王一舸

大多数类型化的诗歌即使是人写出来的,可能在真正的创作意义上,也不一定有效。主要还是看人类本身是否“自存”于当中。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创作——原创者的创作,跟随者的创作。

原创者的创作维度,AI从基础上就无法企及。而跟随者的创作,是结合了自己的自性与让渡的一部分创作的独立性的混合体。其让渡的部分经常来自于临摹学习,而AI可能会在这一部分,让这类跟随性的创作者感到有一些压力。

云帆

诗词教育是否可能形成人机协作的新型创作教学模式?若诗人借助AI突破创作瓶颈,最终作品是否存在“创作主权让渡”的临界点?

王一舸

教育和创作应该分开看待。机器作为工具,很早就参与到了人的创作当中了。但是它是工具,如果做工具以外的事情,那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有人想利用机器工具以外的部分,则其这一部分也没有意义,不成立。上面说到,人的创作本身也是目的所在。所以它不存在“工具进步能更好的达到另一目的”的逻辑。真正的诗人不可能借助AI突破创作瓶颈。因为那就不是人类主观的创作了。

云帆

AI诗词产业化是否会重构“诗人-读者-评论家”的经典三角关系?诗词可能从精英文化符号蜕变为算法投喂的文化快消品吗?

王一舸

诗词产业化本身成立与否就值得商榷,AI诗词的产业化其本身也应该有意义才值得讨论。用AI评论,本身也是评论的虚无化。不是重构,而是解构。

诗词本身也不是精英文化符号,任何创作行为都是人类本身的精神需要,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人精神上有表达的欲望才有了诗词和艺术,以算法进行投喂,有其社会意义。因为如果“投喂”的目的不是创作和感受人类的心灵,而是为了其他的社会需求,那这种逻辑就可能成立。

云帆

传统诗词评价标准是否需要因AI创作而调整?如何建立人机创作差异化的审美评判框架?

王一舸

如果说需要调整,那么传统诗词评价标准中对于跟随模仿这类的创作可能需要调整,即这一类的价值空间会缩小。而对真正的创作者,以确认自身为创作立场的创作者来说,基本没有改变。

有一些时候,还是需要建立一些评判标准来甄别评判的。这一评判不止是甄别人机真伪,也基于是否是跟随性的仿写还是更加独立的写作。

云帆

全球语料库训练的AI是否会导致诗词风格趋同化?地域性、民族性的诗词传统如何在算法霸权下保持独特性?

王一舸

不会的。因为以上面而言,资料的积累和训练本身和创作是两个领域。实际上,技术的进步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没有止步过。但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地域、民族和个人一样,都是自我确认的,坚持这个基本逻辑,独特性就不言而喻。

云帆

非常感谢王一舸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云帆平台独家专访。作为云帆诗友会的老朋友,您多年来对诗词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专业水准,我们非常敬佩,希望一舸老师今后继续大力支持云帆平台发展,您的建议对我们平台乃至当代诗坛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次感谢您!

同时,欢迎更多的诗友就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写诗现象,以留言的方式展开深入讨论,我们将在下一场访谈时选用您的观点,并可能邀请您在线访谈。

场馆介绍
北京正乙祠戏楼,原为明代古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为商人聚会祀神的场所,至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正乙祠正式成为行会会馆,内建戏楼,全部重建工程约于公元1712年落成,至今,正乙祠戏楼已历294年...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前门西河沿街220号
乘地铁或14、15、22、25、44、45、48路到和平门站下车,南新华街路东
正乙祠戏楼